齐鲁热线 -- 山东权威媒体发布平台!

首页 > 资讯 > 内容

人民日报头版导读点赞济南:这座城,让人总想留下来

2020-8-23 09:53|来自: 人民日报

  齐鲁热线讯 8月23日出版的《人民日报》,在头版导读以《这座城 让人总想留下来》为题,重点报道了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,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契合点,努力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,不断巩固提高小康成色。

  

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

  山东济南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契合点

  这座城 让人总想留下来

  特意保留的砖石墙体和房顶钢构,外围一圈铁锈色的大门和围挡,展示着这里钢铁产业的底色。正在建设的山东济南中央商务区,改造中的原济钢二厂老厂房,旧址风貌与现代设计有机融合,引来不少市民参观探访。这里未来将成为中央商务区文化和企业服务中心,周边市民也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2018年6月1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,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。做民生工作,首先要有为民情怀。要多谋民生之利、多解民生之忧,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。

  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,找准民生改善与新旧动能转换契合点,努力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,不断巩固提高小康成色。

  动能转换

  “转岗不下岗,转业不失业”

  济南东部,十里钢城。曾经喧嚣的工厂,如今唯有3200立方米的高炉矗立——2017年7月,作为山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要举措,济南钢铁集团在济南的钢铁产线全面停产。

  钢铁产能退出,近2万名济钢职工,有的留下,为济钢转型发展开拓新的业务领域;有的离开,创业或者再就业;还有的奔赴300多公里外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……

  济钢工人李宏伟选择留在济南开拓新业务。作为钢厂第三代,李宏伟一度非常焦虑,“三代人奋斗过的钢厂说没就没了,以后咋办?”

  很快,李宏伟又振奋起精神——济钢提出“转岗不下岗,转业不失业”,为职工提供了十多种安置渠道。原本是高炉皮带工的李宏伟,内部竞聘,成为济钢创智谷员工,致力于孵化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和相关项目。创智谷的运营团队也是济钢“老人”。

  济钢只是一例。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,济南注重民生保障,依托腾退出的发展空间引入新产业业态,保障就业容量、丰富就业岗位、提升就业质量。

  “没有啥困难迈不过去。”转岗之后的李宏伟越来越自信,收入也比以前翻了近一番。创智谷经过三年开拓,成功引入创业项目和团队100多家,举办创业培训50余场,服务创业人员1000余人次。

  城乡融合

  “发展越快,我们的日子越红火”

  2017年5月,中德(济南)中小企业合作区获批,让济南高新区遥墙街道徐寨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
  徐寨村党支部组织村民成立了以物业服务、劳务派遣、园林绿化、清洁保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物业管理公司,园区企业或工地需要用工可随时提供。目前,村里已经有100多人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在家门口找到工作。“我们还通过合作区联系了职业院校,让村民去参加培训。”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森说。

  村民韩福序之前在一个离家较远的液压厂工作,合作区有家企业扩大产能需要招工,他马上就被村里通知去应聘。“现在的工作离家只有3里路,待遇也不错。”韩福序说。

  合作区积极推动融合发展,让发展更多惠及周边百姓:非公企业森峰科技党支部组织文艺小分队进村演出;临港医院组织党员先锋队每年上门为村民义诊……

  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、加速产业升级过程中,济南注重新建项目与附近村居的融合发展。2019年12月,济南高新区、历城区、章丘区等5区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。

  随着机场扩建、城际高铁、轨道交通等项目的到来,中德(济南)中小企业合作区将打造世界水准的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,更多项目将快速入区落地。“发展越快,我们的日子越红火!”张海森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
  服务优化

  “好环境,是发展的巨大动能”

  走进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,前来办事的市民络绎不绝。虽然每天平均有四五千人办理业务,大厅却并不感觉拥挤,高效便捷的服务大大缩短了市民的等候和办理时间。

  “这几年济南营商环境提升很大。无论是申请工商营业执照,还是申报各类事项,都比以前快了很多。”赵忠良30多年前来到济南,先从销售员做起,后创办自己的公司。

  经营饭店的孙昌泽也有同感,“以前办个啥手续,得往相关部门跑好几趟,如今不但只用去一次,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还会主动上门服务。”

  近年来,济南提出打造一座“有温度的城市”,推出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措:工商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,一般性行政审批提速68%以上;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成启用,实现了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……

  孙昌泽就是“新济南人”,他从厨师开始做起,如今拥有了自己的饭店,在济南安家立业。“这座城市的包容和关怀让人总想留下来。”目前,济南市区约有200万名农民工。为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,除市级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,济南还在各县区及146个街镇、5229个村居和260个较大的企业(工地)建立农民工服务中心平台和窗口站点,形成五级服务体系。

  “1997年创业之初,员工只有3人、启动资金3000元,现在员工200多人、注册资金1亿元,年产值也由20万元增长到2亿多元。”这些年,赵忠良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,“好环境,是发展的巨大动能。”

 

编辑:晨曦

客服电话:13553175551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电子邮箱:qilurexian@163.com

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。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Copyright © 齐鲁热线 All Rights Reserved. 鲁ICP备18023968号-1.

技术支持:贯日建站